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辖区导航 > 交麻乡

交麻乡

关键词:交麻 麻山地区 中洞 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交麻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changshun.ccoo.cn
  • 感谢 gzcs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268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交麻乡是贵州省长顺县最为贫困的“麻山”极贫乡镇之一,位于长顺县西南部,地处东经106°13′16″至106°36′4″,北纬25°38′48″至25°7′之间,距长顺县城57公里,北接贵州长顺县鼓扬镇,东连贵州省长顺县代化镇,西面和南面分别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板当镇和水塘镇接壤。

基本信息  行政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6421亩,其中:田69亩,土6352亩,人均耕地1.41亩。全乡辖交麻村、坡脚村、新关村、长易村、翁落村5个行政村,36个村民组,69个自然寨,总户数948户,总人口4521人,人口密度为84人/平方公里,少数民族占58%,其中翁落、新关两个村全为苗族聚居。全乡平均海拔1144米,乡政府驻地海拔960米,全乡最高海拔1455米,最低海拔842米。年均气温15.5℃,无霜期315天,年均降雨量在1100—1300毫米之间。境内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容地貌,地形地貌复杂,岩溶发育强烈,岭大沟深,岩石裸露,乱石磷峋,耕作困难。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,全乡经济发展极为落后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,人民生活水平不高。2003年底,全乡工农业产值仅为569万元,财政收入仅为19.41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750元,有53%的群众仍在贫困线以下生活。

现状

  交麻乡贫困的主要原因和特征表现在:

  一、自然条件恶劣

  交麻乡属于深山区、石山区,岩溶发育强烈,岩石裸露占总面积的95%以上,山峰林立、沟壑纵横,山高坡陡、乱石丛生,是“山穷水尽”的真实写照。自然资源贫乏,生存条件恶劣。一是水源奇缺。绝大部分村民组没有固定水源点,人畜饮水全靠水池水窖蓄水,全乡户均1~2个30m3左右小水窖,遍及房前屋后、田间地角,星罗棋布的小水池,是交麻的一道风景线。水窖枯竭后,过半农户要到5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,每户都要用一个强劳力解决饮水问题,群众苦不堪言;二是耕作困难。耕地多分布于陡坡山腰上,石多土少,山地多平地少,离村寨较远,一半耕地无法用畜力耕种,只能靠人工劳作,劳动生产率低下,加之耕地质量差,“三保”性能弱,粮食产量低而不稳;三是生态恶化。由于生活燃料困难,砍伐树木严重,交麻乡光山秃岭随处可见,森林覆盖率只有15%左右,土地石漠化日趋明显,水土流失加剧,生态环境不断恶化,“山穷水尽人贫”愈演愈烈;四是人居环境恶劣。村寨多分布在山顶或半山上,山寨比比皆是,平寨(座落在平地的村寨)微乎其微,农户房屋大部分是土木结构,用竹篱笆和秸秆围制而成,砖混结构的平房不多,全乡茅草房有148幢,危户有236幢,村寨卫生条件极差,容易感染流行疾病,居住环境亟待改善。

  二、区位优势较差

  交麻乡不沿城、不沿边、不沿交通主干道,处于交通死角,只有红岩—交麻公路进乡,与相邻县份和乡镇没有其它公路出口,本乡群众有“来到交麻,无路可走”之戏说。由于区位优势差,没有畅通的公路网络,与周边无法加强人员的交流和经济的交往,流动人口较少,商业不发达,市场不活跃,农产品交易难,严重地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,制约农民增收。

  三、交通运输困难

  交麻地形复杂,山势陡峭,居住分散,村寨相距较远,公路建设十分困难。全乡仅有一条通乡断头公路,路面窄、路况差,外地车辆都不愿跑这条线,运输成本较高。目前仅有一辆客运中巴跑交麻,每天来回一趟,交麻群众进出困难。全乡36个村民组仍有9个村民组不通公路,通村公路比较简易,晴通雨阻,机动车辆少,运输靠马车为主,部分村寨仍靠人挑马驮,生产、生活物资运输极为不便,人流物流严重受阻,交通已成为严重制约交麻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。

  四、基础设施脆弱

  全乡水利设施匮乏,已有的水利设施只有防洪排洪功能,没有引水灌溉作用,农业生产全靠望天落雨,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。电力设施经过农网改造后,交麻、坡脚、新关三个村的供电状况有了良性好转,但仍有长易、翁落二个村的线路老化,尤其是低压线路破损严重,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。电视设施覆盖面窄,每百户拥有电视机不足10台,农户文化生活贫乏,封建思想、落后习俗、传统观念不能尽快转变。医疗卫生条件较差,就医要到几公里十几公里的乡卫生院,受到卫生院的设备、器械、药品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局限,农民生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医治,小病拖成大病,轻病酿成重病,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的问题较为突出。

  五、增收门路狭窄

  交麻乡没有可开发的矿产资源,目前尚无工业企业,全乡以农业为主,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主导产业,农民靠种植生存,靠养殖增收的格局没有打破。由于受到耕地、气候等条件的限制,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,目前仅形成烤烟一项种植产业,年创产值45万元左右,为农民增加收入23万元。交麻群众历来有养猪、养鸡的习惯,但受粮食问题的影响,规模不大,出栏率低、商品量小。因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,交麻乡群众大部分处于温饱状态,增收极为困难。目前年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有570户2850人,常年或阶段性靠国家救济扶贫的农户仍有234户1176人,给新阶段扶贫开发增加了难度。

  六、群众素质低下

  交麻群众素质较低,这是长期封闭和经济贫困的结果,主要表现在:一是文化素质不高。全乡初中以上文化人口240人,占总人口的5.54%,高中以上文化人口,实属凤毛磷角,小学文化人口2200人,文盲、半文盲仍占相当大的比重,由于文化素质低,群众不愿接受和不能接受新知识、新技术、新观念,生产沿袭传统作法,生活保留落后方式;二是劳动技能低下。除从事传统种养业外,对其他产业无所适从。交麻乡外出务工人员每年都在800人以上,但从事技术工种的较少,大多数仍从事重体力劳动,从事非农产业的少,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;三是开拓创新能力弱。由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,没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。因此,在交麻乡调整产业结构,拓宽增收门路是非常困难的,群众对新品种种植、新技术应用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,导致一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很难打破。

  经过“八七”攻坚,特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,交麻乡的贫穷落后面貌有了较大改观,广大群众想脱贫、盼致富的要求日益强烈,向贫穷挑战,对落后宣战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增强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自强不息、敢于拼搏的事迹随处可见。交麻要发展,交麻能发展,这是时代的要求,这是一代又一代交麻人的心愿。要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面貌,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,必须着力抓好三方面。

  一是着力改善生存条件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解决行路难、饮水难、上学难、就医难、运输难等突出问题。逐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,提高生活水平。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,彻底摆脱愚昧落后的生活习俗。

  二是着力拓宽增收门路。在现有的土地上作好文章,因地制宜,因时制宜,改善生产条件,增强抗灾能力,在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前提下,调整农业结构,提高种植效益,大力发展养殖业,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,增加养殖收入。鼓励外出务工,多渠道增加收入。利用各种条件,采取各种方式,不断拓宽增收路子,增加收入总量,稳定解决增收问题;

  三是着力提高群众素质,加强基础教育。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、巩固率和升学率,确保全乡青少年儿童能受到良好的教育,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打好基础。加强技术培训,要农业劳动者都能掌握1~2门农业适用技术,增加农业科技含量,提高生产效益,加强扫盲工作,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盲、半文盲,从而转变观念,改革耕作制度,提高劳动技能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